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应用指南

为规范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的行为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,根据科技部《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》、国家网信办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、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》以及教育部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》等文件精神,特制订本使用指南。

1. 遵守AIGC开发者使用法规

从事AIGC开发应用的学生需了解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、政策规定及伦理规范。

2. 符合学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

学生在使用AIGC时需要遵守国家道德规范和学校学生行为准则。

3. 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

学生在符合学术诚信的前提下,可根据自身学业需要规范地使用AIGC。学生需要将AIGC直接生成的内容与学生个人的学术贡献分开,并明确标注AIGC在学生学业相关任务中的贡献。在个人创作基础上进行润色、辅助编辑等行为不属于AIGC直接生成。

4. 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必要自查

学生应注意,使用AIGC可能存在错误的内容生成,或者将材料归因于错误来源等情况。学生需对AIGC直接生成的内容进行自查,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人工修正或说明,包括但不限于准确性、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等。最终学生应对其提交的全部内容负责。

5. 遵循AIGC使用规定

1)合法引导使用

在与AIGC交互时,应学会提出高质量、有针对性的问题,以便获得更准确、有用的回答。同时,要避免提出不恰当、不道德或有害的问题,以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。

2)独立思考创作

在使用AIGC后,仍需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、批判性思考,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、完善,以确保最终的成果能够体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。

3)尊重知识产权

在使用AIGC进行创作时,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在使用具有商业用途的作品时,要确保已获得相关授权,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。如需引用现有成果,应对引用的内容进行标注或致谢。

4)保护隐私安全

在使用AIGC处理学校、教师或个人信息时,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确保数据安全,不得进行传播和泄露。在内容生产过程中,避免涉及他人的隐私信息,如姓名、联系方式、家庭住址等。对于需要处理的敏感信息,应采取加密等措施,确保信息安全。

5)抵制虚假信息

在处理事实性信息时,应坚持真实、客观、公正的原则,抵制虚假信息的传播。对于不确定的信息,应进行核实,避免被误导。同时,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,增强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。在发现虚假信息时,应及时予以纠正和澄清。

6)维护网络生态

AIGC内容生产过程中,应尊重多元文化,避免歧视和偏见。在涉及不同文化、宗教、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时,应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,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。同时,应抵制低俗、恶搞、暴力等不良内容,营造健康、和谐、包容的网络环境。

6. 遵守教师课程要求

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,许可或不许可使用AIGC工具。学生应遵守教师的课程要求。